细胞治疗-CART

CAR-T细胞治疗:理想的靶点万里挑一

2019-07-05

在最新发表在《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》综述显示,截止2019年3月,全球的CAR-T疗法的临床试验高达568,中国的表现尤为突出,临床试验数量快速上升,已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[1]。作为新型肿瘤治疗手段,国内外各大企业和科研机构早已纷纷布局,闻风而来的投资和研发管线更是层出不穷。本期我们就一起看看,在CAR-T疗法中都有哪些备受关注和欢迎的靶点?


一、CAR-T疗法的发展历程

CAR-T细胞疗法,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,目前对恶性肿瘤特别是血液肿瘤有显著的疗效,被认为是人类最有可能战胜癌症的终极武器。CAR-T最早是由Eshhar等人在1989年提出,但最近几年才被改良应用到临床上的细胞疗法。如下图所示,经过不断地技术创新,目前CAR-T已经发展到第五代。

图1. CAR-T发展历程

二、CAR-T疗法靶点的分类

通过基因修饰改造的CAR-T细胞,就像导弹一样能够特异性识别、结合并清除带有肿瘤抗原标志的肿瘤细胞。那CAR-T如何高效定位肿瘤细胞呢,靶点是肿瘤细胞能否被CAR-T细胞成功识别的关键,即我们所说的肿瘤抗原。理想的靶点既要保证CAR-T细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,又不伤害或极少伤害到正常细胞。以CD19为靶点的CAR-T细胞疗法的成功,靶点的正确选择起了决定性作用。如下图为近20年来陆续被报道的靶点:

图2. CAR-T靶点第一次被报道的时间轴[2]

CAR-T的肿瘤抗原包括2大类:

1. 肿瘤特异性抗原(tumor-specific antigen,TSA):TSA是指只在肿瘤细胞表达,而正常组织细胞不表达的抗原,是CAR-T疗法的最理想靶点。但这种只在肿瘤细胞表达的抗原非常稀少,也就限制了它在CAR-T中的应用。如常见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FGRvIII和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等。

2. 肿瘤相关抗原(tumor-associated antigen,TAA):TAA是指在肿瘤细胞显著高表达,正常组织低表达的抗原。目前大部分CAR-T研究是靶向TAA的,如包括CD19、CD20、CD22、CD30、CD33、BCMA等;参与生长和分化信号的抗原,包括癌胚抗原(CEA)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(EGFR、HER2)、酪氨酸激酶受体(EPHA2)等;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的抗原,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(VEGF)、VEGF受体(VEGFR)等。尽管TAA在肿瘤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有很高的辨识度,但研究人员仍然需要密切关注CAR-T细胞治疗过程中的非肿瘤靶向毒性。

如下图所示,是截止2019年3月份,统计的在临床试验注册中的十大靶点分布,可见CD19依然是最受欢迎的靶点,位居第一。此外,研究最广泛的靶点还有CD20、BCMA、HER2等。


图3. CAR-T细胞的10大靶点分布[1]

根据肿瘤类型,所有靶点又可以分为两大类:血液肿瘤和实体瘤靶点。如下表所示,分别是在血液瘤和实体瘤中的常见靶点:

表1 常见血液学肿瘤CAR-T靶点[3]


表2 常见实体肿瘤CAR-T靶点[3]

三、举例CAR-T细胞治疗研究常用靶点

1. CD19

人CD19抗原是一种95kD的I型跨膜蛋白,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。CD19通过调节B细胞受体依赖和非依赖的信号来建立固有B细胞信号阈值,在抗原依赖的以及免疫球蛋白诱导的B细胞活化中起作用。因此,CD19对机体产生最佳免疫反应至关重要。在B细胞表面,CD19与CD21、CD81和CD225结合形成信号转导复合体。CD19在大多数B细胞恶性肿瘤以及滤泡树突状细胞中均有表达。CD19抗原在肿瘤临床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,以CD19为靶点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答率高达70%-90%。


2. BCMA

B细胞成熟抗原(BCMA),也被称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17(TNFRSF17),主要表达于终末分化的B细胞,与其配体BAFF和APRIL结合,介导浆细胞存活,维持长期体液免疫。BCMA在多种血液恶性肿瘤表达,如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,也在原发性肿瘤细胞和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中也有表达。以BCMA为靶点CAR-T细胞疗法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上已取得较好的疗效,整体应答率在80%-90%。


3. PSMA

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(PSMA)是一种具有谷氨酸羧肽酶活性的单通道II型跨膜蛋白, 最早在前列腺癌细胞中被发现,PSMA的表达随着前列腺癌进展、转移和复发而增加,在正常前列腺组织及其他组织中仅少量表达,在CRPC患者中显著高表达。在前列腺癌的显影诊断及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靶向性。


四、CAR-T面临的挑战

挑战1.  肿瘤细胞逃逸现象

虽然CD19 CAR-T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但治疗后也发生了肿瘤逃逸,有缓解的患者在CD19靶点丢失后复发。如下为:CAR-T细胞治疗中肿瘤逃逸机制(以CD19为例)


图4. CAR-T细胞治疗肿瘤逃逸机制[4]

1. 抗原突变

肿瘤细胞通过基因突变可以完全丧失CD19表达或改变CD19使CAR-T细胞不能再识别和结合目标。


2. 细胞谱系转换  

肿瘤细胞可以进行表型转换成原本CD19阴性的细胞谱系以逃避CAR-T细胞。


3. 抗原表位封闭  

肿瘤细胞表面的CAR结合封闭了自身的CD19,从而逃脱CAR-T识别。


那如何避免肿瘤逃逸呢?克服CAR-T治疗过程中肿瘤逃逸,可以开发多靶点CAR-T。

1. 分别制备两种CAR-T细胞,同时或依次回输。

2. 制备同时携带两种CAR的CAR-T细胞。

3. 用两种CAR载体共转染,产生三种CAR-T细胞(单CAR或双CAR)

4. 制备两种单抗的scFv串联的CAR载体转染细胞。


图5. 多靶点CAR-T细胞开发策略[4]

挑战2:实体瘤效果不佳

尽管CAR-T疗法在血液肿瘤取得巨大成功,但在实体瘤的应用上仍面临许多困难。主要表现在:


1. 抗原选择

实体瘤肿瘤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,针对单一靶点的CAR设计有困难。


2. CAR-T浸润

受体配体匹配程度弱或肿瘤组织周围结构屏障导致CAR-T细胞不足以浸润到肿瘤病灶部位


3. 肿瘤微环境

实体肿瘤含有大量的免疫抑制性白细胞、检查点分子和细胞因子抑制宿主抗肿瘤免疫。


解决办法:

面对以上困难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:


1. 鉴定某一实体肿瘤细胞广泛表达同质抗原,增强CAR-T细胞的特异靶向性。

2. 增强CAR-T细胞对肿瘤分泌因子的反应,使CAR-T细胞在肿瘤病灶部位局部增殖。

3. 调节肿瘤微环境,改造CAR-T使其分泌免疫调节分子,降低其对肿瘤抑制的敏感性[5]。


五、结 语

CAR-T细胞疗法为众多复发难治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希望,但如何避免肿瘤细胞逃逸,以及如何克服实体瘤效果不佳等难题上,仍然有一段路要走。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最新癌症数据,我国发病率最高的前10种癌症均为实体瘤,几乎占到全部癌症的90%以上。因此,CAR-T实体瘤靶点的研发空间还非常巨大,任重道远。相信随着更多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加入,CAR-T疗法将会迎来了更加全新的发展阶段,有望实现更多患者的治愈。


六、参考文献:

[1]Yu JX, Hubbard-Lucey VM & Tang J. The global pipeline of cell therapies for cancer. Nat. Rev. Drug Discov. 2019, doi: 10.1038/d41573-019-00090-z


[2]Arabi F, Torabi-Rahvar M, Shariati A. Antigenic targets of CAR T Cell Therapy. A retrospective view on clinical trials. Exp Cell Res. 2018, 369(1):1-10


[3]   https://www.creativebiomart.net/Targets-of-CAR-T-Cell-Therapy.htm


[4]   Shah NN, Maatman T, Hari P, Johnson B. Multi Targeted CAR-T Cell Therapies for B-Cell Malignancies. Front Oncol. 2019. 9:146.


[5]   Filley AC, Henriquez M, Dey M. CAR-T Immunotherapy: Development, Success, and Translation to Malignant Gliomas and Other Solid Tumors. Front Oncol. 2018, 8:453

请输入您想查 |
返回顶部